1、《数字时代的社会法》
作者:佟丽华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4月1日
佟丽华,现任北京市致诚律师事务所主任、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致诚农民工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中致社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北京致诚社会组织矛盾调处与研究中心主任、担任全国青联常委、北京市法学会未成年人法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市丰台区律师协会会长,第十届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常务理事等职务。
在当前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法领域也走向了变革的交界口。数字时代的社会法内容如何重构?当前全球有哪些备受关注的社会法问题?我国应如何有效处理数字时代的社会法问题并提出“中国方案”?在本书中,作者结合自己二十多年致力于我国社会法事业的发展的实践以及参与相关领域立法实践及全球对话的丰富经验,从全球治理的角度阐释了发展数字时代的社会法对我国的特殊意义,对比分析和研究了全球平台企业的发展和美国及欧盟的数字时代相关社会法问题,并从理论与实务双重视角探讨了数字时代亟需解决的用户权利保护、平台劳动者权益保障、未成年人保护以及涉及数字权利的公益诉讼和公益慈善等方面问题,为数字时代的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2、《大数据的巴别塔:智能时代的法律与正义》
作者:於兴中、张亮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2月1日
於兴中,澳门大学法学院讲座教授、人文社科高研院院长,曾为美国康奈尔大学法学院Anthony W. and Lulu C. Wang中国法讲席教授(2012-2022)。
张亮,南京大学哲学系暨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江苏省哲学学会理事、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兼职研究员、《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CSSCI来源集刊)副主编。
近年来智能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生活日益便利,但数据的流通也导致了一系列“巴别塔难题”。一方面,数据的流通是提高效率改善民生的客观要求,但另一方面改变数据的占有状态又涉及到数据确权的法律问题。如何处理与协调智能科技与法律伦理之间的冲突?又应如何解读与分析数据治理、算法问责、人脸识别、数字素养等领域的热点话题?本书脱胎于《法治周末》于2019年创办的“智道”栏,作为一部“桥梁”之作,记录了自进入智能科技时代以来中国学者、实务界人士对智能科技和法律伦理问题的诸多探讨,旨在促进不同文化领域的沟通交流,为科技向善贡献一份力量。
3、《网络与数据法学》
作者:孙晋主编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9月版
孙晋,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武汉大学竞争法与竞争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和网络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访问学者。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大数据的广泛运用对传统法律体系和法律规则带来全方位挑战,网络与数据法学强势崛起,对传统法学和知识体系造成了强烈冲击。然而此时国内尚无一本较为系统的网络与数据法教材。如何理清互联网与法律的关系逻辑?如何构建网络与数据法学的知识图谱?本书以应对网络环境中产生的诸多法律问题与法律纠纷为出发点,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对传统法律的挑战、网络与数据法基本原理、网络空间全球治理的挑战及应对、网络恐怖主义与国家安全、互联网发展与刑法、互联网发展与民法、互联网金融法治、互联网经济与竞争法治六个方面构建网络与数据法框架结构与体系内容,旨在为我国网络与数字法治发展提供指引。
本文为中国民商法律网原创作品,作者潘婕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