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民事强制执行法专题研究》
作者:肖建国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07
肖建国,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执行理论专业委员会(筹)主任,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民事强制执行是实现债权人民事权利的程序,其复杂性不亚于定分止争或预防纠纷的权益判定程序。尤其是我国的民事强制执行极具特殊性,实体法与程序法交织缠绕、不同部门法交错适用,各种权力相互角逐、不同利益对立冲突,是法律与社会碰撞最为激烈的场所,是理论与实践脱节最为严重的领域。本书立足中国问题,共设置十个专题,聚焦民事强制领域的重大、疑难、热点问题。内容既涉及执行立法、审执分离、执行救济等理论和实务持续关注的问题,也涉及执行信息化建设、间接执行措施的适用、民事执行权与行政权的冲突等近年来实践热烈探索、理论亟需回应的新问题。
2.《强制执行法》
作者:李浩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1-01
李浩,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研究员。兼任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行为法学会强制执行法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法学会民事诉讼法研究会会长,南京市法学会副会长。
强制执行法是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运用国家公权力,强制债务人履行义务,以实现债权人的权利。在我国,由于体制转型、社会变迁及诚信缺失等原因,“执行难”的问题长期困扰司法界,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都表明,强制执行制度单独立法势在必行。全国人大已将制定独立的《强制执行法》列入立法计划。为适应这一新形势,在著名诉讼法学者李浩教授主持下,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的学者、法官、律师通力合作,历时一年有余,几易其稿,终于完成了这部学术专著。本书阐述强制执行法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制度,评述英、美、法、德、日、俄等国以及我国台港澳地区强制执行制度,并对我国近年推行的执行制度改革进行调研,总结其成功经验,分析其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与完善我国强制执行制度的立法建议。
3.《德国强制执行法》(上册)
作者:弗里茨·鲍尔/霍尔夫·施蒂尔纳/亚历山大·布伦斯
译者:王洪亮/郝丽燕/李云琦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12
本书是一本对强制执行法进行深入研究的教科书,共分十个部分:第一部分解决强制执行法的基本问题,涉及强制执行法的目的、功能、基本原则、历史发展等;第二部分着重对执行机构和执行过程两方面进行探讨;第三部分解决强制执行的前提要件的问题,详细讨论各种执行名义、执行判决、执行条款之类型与本质;第四部分讨论强制执行之客体,同样采取总分的结构,在一般理论的基础上分别讨论了不可抵押财产的强制执行问题以及债权人抵销的情况;第五部分详细研究了强制执行的不同类型,如金钱债权与非金钱债权、动产与不动产债权的强制执行问题;第六部分从被执行人和第三人的角度出发,讨论在强制执行过程出现瑕疵或涉及第三人利益时两者分别享有何种救济权利的问题;第七部分涉及的是强制执行中的事实查明制度;第八、九部分集中关注强制执行措施,包括假扣押及其他临时性措施;第十部分则对比较法上的强制执行制度进行考察和研究。
4.《德国强制执行法》
作者:【德】奥拉夫·穆托斯特
译者:马强伟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12
奥拉夫·穆托斯特(Olaf Muthorst),2009年在汉堡大学跟随莱因哈德·博克(Reinhard Bork)教授完成教授资格论文,同年成为汉堡大学青年教授。2017年转至柏林自由大学任民法、程序法和破产法教授。
本书对德国强制执行法进行了简明而全面的讲述,包括强制执行的基本概念,程序要件和执行要件,基于金钱债权对动产、不动产、其他财产权的强制执行,基于物或行为的强制执行,权利保护和法律救济,假扣押和假处分等。书中将知识讲解与法律条文结合,且附有思考问题和基础案例,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德国的强制执行规范。相比于鲍尔教授所著的大部头强制执行法教科书,这本强制执行法教材体量明显更小,该书对德国的强制执行法的进行了简明而又全面的介绍,重点讲授其概念和结构,对国内读者了解德国强执法的概况有极大的帮助。同时该书译者贴心地将关联法条附在其后,并在许多章节中用图表方式解释条文和制度的关联,更有利于读者对德国强制执行规范的理解。
(本文为中国民商法律网原创作品,作者李永仙,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