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195:书单 | 从立法论到解释论
发布日期:2022/2/12      正文字号:
文章标签: 法学方法论   立法论   解释论
[ 导语 ]

《民法典》施行后,民法学者的研究重心从立法论向解释论转变。《民法典》颁布前的研究成果多是针对民法典制度设计,颁布后,学界的焦点集中在解释论研究上。进行民法解释论作业要遵循一定的解释方法。在司法实践中,无论法官或者律师,民法解释论都是其裁判案件、分析案情的重要抓手。于法学学习而言,学习的路径应从解释论入手,重点也在于解释论,适当兼及立法论。民法解释论更是有效衔接理论与实务的通道。对民法解释方法的学习和训练是每一个民法人必不可少的过程。有鉴于此,本书单选取三本民法解释方法相关著作,以飨读者。

[ 内容 ]

1.《民法解释学》


作者:梁慧星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8月


梁慧星,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本书共分为三编,即民法解释学的沿革、民法解释学的理论、民法解释学的方法。在沿革编介绍各个历史时期的民法解释学;在理论编先介绍一般方法论再介绍一般解释学,在方法编中总结了关于法律解释的各种方法,根据我国的民事实践和法学发展状况,广泛探讨了民法解释适用的各种方法。


2.《民法解释与裁判思维》


作者:李超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4月


李超,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法官,民盟盟员,民盟中央法制委员会委员。

民法典时代民法解释论仍应不断前行,以建构起与立法、司法相适应兼具强大解释力的学术体系。本书从本土问题的解释论、民法中的“边界”问题、裁判的思维与分析方法、民法解释的运作实效四个部分展开,从裁判者的视角出发,对于民事司法实践中的疑难问题特别是一些“本土问题”,从民法规范出发寻求解释路径和方法,忠于民法的价值权衡与判断。同时该书注重学术理论与实务案件之间的协调,实现理论与实务之间相互连通。


3.《合同解释论——规范、学说与案例的交互思考》


作者:崔建远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月


崔建远,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法学院民法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第二届杰出青年法学家。

合同法作为民商法的核心,在民法解释论盛行的时代,合同的解释论也尤为重要。本书共16个专题,系统分析合同解释与法律解释的区别与联系,总结合同解释的方法论。法律适用解决的问题并不独立于具体案例,本书从法律规范、法学学说、民法案例三个角度综合讨论合同解释,为合同解释理论进行更丰富、充实的解读。


本文为中国民商法律网原创作品,作者张莹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编辑:萨日娜

向编辑提问:

分享

扫二维码
用手机看民商
用微信扫描
还可以分享至
好友和朋友圈

中国民法学研究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本网站由王利明教授创办并提供全部运作资金 Copyright◎200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10855号  
E-mail: ccclarticle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