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法讲坛(网络)第25期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婚姻家庭法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本期主题
家事审判中的证明责任
时间:2023年1月11日(周三)19:30-21:30
平台:腾讯视频号(开放式直播,不设回放) 扫码预约看直播
主讲嘉宾:
傅郁林,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国际仲裁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民事诉讼法学、仲裁法学、证据法学、比较司法制度。主要社会兼职: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仲裁法学会常务理事、国际诉讼法协会执委,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委员。多次参与全国人大常委会主持的立法、修法论证和最高人民法院主持的司法解释、司法改革方案论证。
与谈嘉宾:
扈纪华,原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巡视员。中国政法大学法硕学院兼职教授、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中国法学会商业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法学研究会顾问、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顾问、中国行为法学会强制执行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参与物权法、律师法、公证法、民事诉讼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法、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侵权责任法、人民调解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的立法工作,民法典编撰专班成员。
陈爱武,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民事诉讼法学、家事审判制度。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3部,涉及家事诉讼研究的省部级项目及委托项目二十余项。科研成果多次获奖。曾主持《江苏省妇女权益保障条例》《江苏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江苏省反家庭暴力条例》的起草和调研工作。2019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王雷,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典编纂项目领导小组秘书处成员等;全国普法办“八五”普法民法典讲师团成员、北京市民法典学习宣传讲师团成员。出版著作《民法学视野中的情谊行为》《民法证据规范论:案件事实的形成与民法学方法论的完善》《房地产法学》等,发表论文《农民集体成员权、农民集体决议与乡村治理体系的健全》《民法典适用衔接问题研究》《论身份关系协议对民法典合同编的参照适用》等。
张艳红,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法院副院长、宝安区妇联兼职副主席,三级高级法官,刑法学硕士,香港城市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婚姻家庭法。主持了多个省、市级法院调研课题。撰写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事调解话语中的叙事逻辑——从问题解决型调解到关怀型调解的转变》一文获得2021年全国法院系统第三十三届学术讨论会二等奖;《惩罚与保护:家事刑事诉讼的愈疗型司法模式——以刑事控辩审判模式的反思为视角》一文获得2020年全国法院系统第三十二届学术讨论会二等奖。
谭芳,上海家与家律师事务所主任、全国律师协会婚姻与家庭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妇女联合会执委、全国妇女第十二次妇女代表大会代表;徐汇区妇女联合会兼职副主席,徐汇区律师界妇联主席;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兼职教授、华东政法大学律师学院特聘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第四届东方大律师荣誉称号;上海市民法典宣讲团成员。
总点评嘉宾:龙翼飞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婚姻家庭法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总点评嘉宾:孙若军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婚姻家庭法研究所执行所长,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讲坛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婚姻家庭编、继承编所涉及的家事问题历来是社会关注热点。2016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部分法院开展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工作。2018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在试点工作结束后又发文进一步深化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
为进一步加强婚姻家事法领域理论界与实务界的交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婚姻家庭法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特创办“家事法讲坛”系列活动,邀请法律职业共同体各界嘉宾从多学科、多视角为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继承编的正确实施、立法完善以及家事审判改革及家事诉讼程序立法及完善建言献策。
家事法苑公众号 中国民商法律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