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民商法律网>论文集萃>民法>正文
2023年5月4日 第36904篇《法学评论》 2023年第2期
论效力性和非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区分——以《民法典》第153条为中心
作者:王利明 中国人民大学 
内容摘要
《民法典》第153条是我国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发展,从形式上看,该条规定的是一种原则和例外的关系,但其实质上旨在区分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和非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并将其作为认定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标准。在司法实践中,准确识别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对于维护交易安全、鼓励交易、维护诚信原则等具有重要意义。从法律适用层面看,首先需要通过各种法律解释方法,并通过利益平衡等方式,准确识别相关规范的性质,同时,需要借助类型化的方式,对效力性强制性规范进行类型区分。此外,在适用《民法典》第153条规定时,还需要厘清违反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与违背公序良俗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地借助违背公序良俗规则将规章等规范性文件作为判断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标准。
关键词
民法典;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公序良俗
结构框架
一、《民法典》第153条是我国立法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发展
二、《民法典》第153条旨在区分强制性规定类型而非确认“原则/例外”关系
(一)《民法典》第153条有关但书结构的规范意旨分析
(二)《民法典》第153条旨在区分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和非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三、如何依据《民法典》第153条区分效力性和非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一)法律解释
(二)利益平衡
(三)类型化的方法
四、《民法典》第153条需要厘清违反强制性规定与违背公序良俗的关系
(一)区分违反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与违背公序良俗的关系
(二)准确把握违反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与违背公序良俗的关系
五、结语


(助理编辑:杨诗恒)


文献链接:https://fxpl.cbpt.cnki.net/WKG/WebPublication/paperDigest.aspx?paperID=209b3189-a0f9-4b7a-8461-11191a9f1303
作者其他文章
发表评论

编辑:杨诗恒

向编辑提问:

分享

扫二维码
用手机看民商
用微信扫描
还可以分享至
好友和朋友圈

中国民法学研究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本网站由王利明教授创办并提供全部运作资金 Copyright◎200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10855号  
E-mail: ccclarticle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