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民商法律网>授权学者>彭小龙
授权学者对社会现实的观察、思考、质疑塑造了中国民商法律网的灵魂。

彭小龙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个人简历

教育背景:
2006年9月-2009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
2003年9月-2006年7月,河南大学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
1999年9月-2003年7月,河南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

研究领域:法理学、法律社会学、纠纷解决、司法原理与比较司法制度

社会兼职:
中国人民大学纠纷解决研究中心(DRRC)研究员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荣誉奖励:
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孙国华法学理论发展基金青年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2012年)

学术成就

著作:
《非职业法官研究:理念、制度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版。

论文:
《民众参与审判的案件类型学分析》,载《中国法学》2012年第3期。
《Collective Actions in China》(Cooperating with Professor Fan Yu), in Paul Karlsgodt ed. World Class Actions: A Guide to Group and Representative Actions around the Glob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复苏与实践:1998-2010》,载《法学研究》2011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6期转摘)。
《司法场域中的非职业法官——一个初步的比较法社会学分析》,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1年第4期。
《现代社会中司法的力量——兼论转型中国司法的两难困境及应对》,载《现代法学》2009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0年第1期转摘,《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2010年第3期全文转载)。
《非职业法官研究:理念、制度与实践》,载《法学家》2009年第4期。
《“法院—社会调解”模式的基础与制度建构——以河南省“调解年”活动为中心的考察》(与李仕春教授合作),载《河南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
《陪审团审理微观制衡机制考察——一个以美国为对象的分析实证视角》,载《北大法律评论》第8辑第1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自由心证制度模式考察——一个比较法的视野》,载《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法治视野下的法官素质》(与郭志祥教授合作),载《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试论抵御动物侵袭行为的法律性质》,载《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1期。

译文:
[意]简玛利亚•阿雅尼、魏磊杰主编,魏磊杰、彭小龙译:《转型时期的法律变革与法律文化——后苏联国家法律移植的审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美]马克•格兰特:《为什么“强势者”优先:法律变革限度的推测》,载冯玉军选编:《美国法律思想经典》,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参编:
《中国法律发展报告2012:中国法律工作者的职业化》,朱景文教授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中国法律发展报告2011:走向多元化的法律实施》,朱景文教授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代表性项目:
2010年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陪审制度改革研究”(CLS-D1081)

本站收录作品

暂没有文章!

中国民法学研究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本网站由王利明教授创办并提供全部运作资金 Copyright◎200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10855号  
E-mail: ccclarticle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