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权学者对社会现实的观察、思考、质疑塑造了中国民商法律网的灵魂。 |
王轶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
教育背景:
2011年9月-2012年2月 哈佛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
2003年11月-2004年3月 柏林自由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
1996年9月-1999年7月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民法学博士学位
1993年9月-1996年7月 吉林大学法学院,获民商法学硕士学位
1989年9月-1993年7月 郑州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人民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
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
研究领域:
民法总则、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原理与民法学方法
社会兼职:
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秘书长
中国立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理事
北京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会副会长
国家法官学院兼职教授
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研究员
华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河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法律顾问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家咨询组成员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合同监管评审委员会成员
北京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非常任委员
北京市人民政府立法工作法律专家委员会委员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大连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青岛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厦门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珠海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哈尔滨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等
荣誉奖励:
2012第六届吴玉章优秀教学奖
2012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
2011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2011第二十五届北京青年五四奖章
2011第二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民法原理与民法学方法》)
2010首届首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2010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2010北京市法学会优秀应用法学研究成果二等奖(《论物权法的规范配置》)
2009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09北京高校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文科A组最受学生欢迎奖
2009中国人民大学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特等奖
2009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班主任
2009中国人民大学学士学位论文优秀指导教师
2008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优秀奖(《论物权法的规范配置》)
2007首届“佟柔民商法发展基金青年优秀研究成果奖”
2006司法部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二等奖(《民法价值判断问题的实体性论证规则》)
2005中国法学会优秀科研成果奖(民法学科论文类)(《民法价值判断问题的实体性论证规则》)
2005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后
2002北京大学法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物权变动论》)
2001北京大学“岗松奖教金”
2001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论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
1998第七届吴玉章奖学金
1998君合律师人才奖学金等
其它:
2009年11月-12月 受聘于台湾大学法律学院讲授中国大陆民法总则
2008年1月-2月 受聘于香港城市大学法律学院讲授中国民法与民事诉讼法
2002年9月-11月 受聘于澳门科技大学法学院讲授中国民法
2001年8月-2005年8月 在北京大学法学院任教,2001年8月被评定为副教授
1999年8月-2001年8月 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
代表性著作:
2009《民法原理与民法学方法》,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2001《物权变动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997《合同法新论•分则》(合著,第二作者),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等
论文:
2013“论民事法律事实的类型区分”,载《中国法学》2013年第1期
2013“论民法诸项基本原则及其关系”,载《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年第3期
2012“合同当事人利益的类型化分析”(合著,第一作者),载《公民与法》2012年第10期
2012“论合同行为的一般生效条件”,载《法律适用》2012年第7期
2011“论中国民事立法中的‘中国元素’”,载《法学杂志》2011年第4期
2011“从‘照着讲’到‘接着讲’”,载《法学论坛》2011年第2期
2010“论侵权责任法中的损失分配制度”,载《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9期
2010“合同效力认定的若干问题”,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2010“论所有权保留的法律构成”,载《当代法学》2010年第2期
2010“强行性规范及其法律适用”,载《南都学坛》2010年第1期
2009“论侵权责任承担方式”,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2008“论国家利益”(合著,第一作者),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3期
2007“论物权法的规范配置”,载《中国法学》2007年第6期
2007“物权法的任意性规范及其适用”,载《法律适用》2007年第5期
2007“论倡导性规范”,载《清华法学》2007年第1期
2006“论合同法上的任意性规范”,载《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5期
2006“物权保护制度的立法选择”,载《中外法学》2006年第1期
2006“物权请求权与诉讼时效制度的适用”,《当代法学》2006年第1期
2006“对中国民法学学术路向的初步思考”,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1期
2005“物权变动中交易安全保护策略的立法选择”(合著,第一作者),载《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2005“动产善意取得制度一般规定立法化研究”,《政治与法律》2005年第5期
2005“民法典的规范配置”,载《烟台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2004“民法价值判断问题的实体性论证规则”,载《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6 期
2004“合同法的规范类型及其法律适用”,载《合同法评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第1期
2003“论物权变动模式的立法选择”,载《月旦民商法杂志》2003年第2卷
2002“物权法的规范设计”,载《法商研究》,2002年第5期
2002“论一物数卖”,载《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2001“论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载《中外法学》,2001年第3期
2000“试论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条件”(合著,第一作者),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年第3期
1999“论买卖合同中债务履行不能风险的分配”,载《中外法学》1999年第5期
1997“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研究”(合著,第二作者),载《现代法学》,1997年第5期
1997“所有权保留制度研究”,载《民商法论从》1997年第6卷
1996“期待权初探”,载《法律科学》1996年第4期
1995“代为清偿制度论纲”,载《法学评论》1995年第2期等
立法活动:
2008-2010年,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修订工作
2008-2009年,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修订工作
2001年至今,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专家建议稿》的起草工作
2002-2005年,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专家建议稿》的起草工作
1996-2000年,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专家建议稿》的起草工作
1993-1995年,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专家建议稿》的起草工作
代表性项目:
2010《民法规范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课题组负责人)
2008《民法学方法论》,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项目(课题组负责人)
2006《民法规范论:类型及其配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课题组负责人)已结项
2000《规范分析与中国民法典的制定》,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课题组负责人)已结项
2000《物权变动立法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组负责人)已结项
· 王轶:什么样的文章是法学期刊应当发表的好文章?
· 王轶:三十三年学与思|品味民法
· 区分原则:区分什么?
· 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与清偿规则实证研究
· 民法典编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 《民法典》合同编理解与适用的重点问题
· 行政许可的民法意义
· 民法典之“变”
· 新冠肺炎疫情、不可抗力与情势变更
· 民法典编纂争议问题的类型区分
· 民法典物权编规范配置的新思考
· 民法典如何保护物权
· 论我国合同法中的“胁迫”
· 论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对合同效力的影响
· 论物权法文本中“应当”的多重语境
· 论民法总则的基本立场
· 认真对待民法总则中的公共利益
· 法律规范类型区分理论的比较与评析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王轶沉重哀悼傅鼎生教授
· 论物权法文本中“不得”的多重语境
· 民法典编纂需要协调好的六个关系
· 民法总则之期间立法研究
· 民法典编纂:民商合一or民商分立
· 王轶:我对《民法典·总则》的解读
· 民法总则法律行为效力制度立法建议
· 民法典的立法哲学
· 论中国民事立法中的“中国元素”
· 论民法诸项基本原则及其关系
· 民法典的规范类型及其配置关系
· 物权债权区分论的五个理论维度
· 作为债之独立类型的法定补偿义务
· 论民事法律事实的类型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