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权学者对社会现实的观察、思考、质疑塑造了中国民商法律网的灵魂。

竺效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个人简历

教育背景:
2003.9—2006.6,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
2000.9—2003.4,就读于浙江大学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
1996.9-2000.7,就读于浙江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

2007.9-12,英国利物浦约翰莫尔斯大学访问学者;
2011.7-8,美国佛蒙特法学院访问学者;

社会兼职: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2013年11月至今);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2011年5月至今);
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理事(2012年7月至今);
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理事(2012年6月至今);
北京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2009年10月至今);
中国人民大学台湾法律问题研究所研究员(2013年4月至今);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化工事故防灾备灾灵活合作框架专家工作组成员(2012年10月至今)。

奖励与荣誉:
第一批“国家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青年拔尖人才”(2014);
博士论文《生态损害的社会化填补法理研究》获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08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论文”奖(2008);
专著《生态损害的社会化填补法理研究》获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青年奖(2012);
专著《生态损害的社会化填补法理研究》获第三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提名奖(2010);
博士论文《生态损害的社会化填补法理研究》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7);
合著专著《环境侵权法疑难问题研究》(第二作者,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获福建省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1);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七届青年科技奖”(2010);
中达环境法青年学者奖(2013);
专著《生态损害的社会化填补法理研究》获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分会首届“励青环境法学奖”二等奖(2009);
论文《论环境污染赔偿责任的特殊要件——兼评<侵权责任法>(草案)二审稿第68条》(载《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12期)获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分会第二届“励青环境法学奖”一等奖(2011);
《论在“国际油污民事责任公约”和“国际油污基金公约”框架下的生态损害赔偿》,获中国法学会第4届环渤海区域法治论坛优秀论文奖(2009);
《论在“国际油污民事责任公约”和“国际油污基金公约”框架下的生态损害赔偿》,获北京市法学会2006年度优秀论文奖(2007);
《法学体系中存在中义的社会法吗?——“社会法”语词使用之确定化设想》,获中国人民大学第十届优秀科研成果奖(2009)。
中国人民大学2013年度“优秀工会工作者”(2014);
中国人民大学2012-2013学年学士学位论文优秀指导教师(2013);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12年“本科教学优秀奖”(2013);
中国人民大学2012-2013学年“优秀班主任”(2013);
中国人民大学2011-2012学年“优秀班主任”(2012);
中国人民大学2010-2011学年“优秀班主任”(2011);
中国人民大学2009-2010学年“优秀班主任”(2010)。

学术成就

论文:
环境资源法专题:
Zhang Lei, He Guizhen, Arthur P.J. Mol and Zhu Xiao, Power Politics in Revising China’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 ENVIRONMENTAL POLITICS, Vol. 22, No. 6, pps. 1029–1035.
Zhu Xiao and Charles Wharton, The Development of Legal Standing on Chinese Environmental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An America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CHINA LEGAL SCIENCE, Number 3 of Volume 1, July 2013.
《评<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之信息公开条款群》,《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13年第10期全文转载;
《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六大环节和重点》,《环境保护》2013年第13期;
《用法制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人民日报》2013年7月5日理论版;
《论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法>之立法目的完善》,《法学论坛》2013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13年第6期全文转载;
《论公众参与基本原则入环境基本法》,《法学》2012年第1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法学文摘》2013年第2期转摘;
《中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保障及案例分析》,《环境经济》2011年第12期;
《论无过错联系之数人环境侵权行为的类型——兼论致害人不明数人环境侵权责任承担的司法审理》,《中国法学》,2011年第5期;
《我国生态补偿基金的法律性质研究——兼论《生态补偿条例》相关框架设计》,《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大连油污案受损渔民能否获赔?——拷问环境侵权赔偿法律的救济范围》,《环境保护》2010年第23期;
《论环境污染赔偿责任的特殊要件——兼评<侵权责任法>(草案)二审稿第68条》,《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12期;
《<侵权责任法>(草案)“污染环境责任”专章评议》,《环境保护》2009年第12A期;
《对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思考》,《法制日报》2009年11月4日;
《规划环评与公众参与进程》,《环境保护》2009年第9B期;
《环境行政处罚听证中的“旁听”释疑》,《环境保护》2009年第9A期;
《环评需公众更多参与》,《法制日报》2009年9月2日;
《污染受害者为何“喜”上访而不“喜”起诉?》,《环境保护》2009年第8B期;
《生态损害事实及其可填补之类型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2期;
《实践环境责任保险须再保险配套立法》,《环境保护》2008年第4A期;
《作为立法术语的“环境侵权”之辩析》,《政法论丛》2008年第2期;
《比利时民事侵权法适应环境损害现代化之研究》,《法律适用》2007年第12期;
《公众应成为流域污染防治的监督力量》,《环境保护》2007年第7B期;
《论生态损害填补责任归责原则的两分法及其配套措施》,《政治与法律》2007年第3期;
《环境责任保险何以克服损害的长期潜伏性》,《绿叶》2007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生态环境与保护》2007年第9期全文转载;
《论我国“生态损害”的立法定义模式》,《浙江学刊》2007年第3期;
《试论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可保险性》,《中州学刊》2007年第3期;
《反思松花江水污染事故行政罚款的法律尴尬——以生态损害填补责任制为视角》,《法学》2007年第3期;
《构建生态文明应解决的若干环境法治问题》,《绿叶》2007年第1期;
《生态损害赔偿在意大利民法典基础上的立法和司法拓展》,《学说汇篡》创刊号,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论在“国际油污民事责任公约”和“国际油污基金公约”框架下的生态损害赔偿》,《政治与法律》2006年第2期;
《试析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制度的特征及其适用范围》,《学术交流》2006年第1期;
《政府环保奖应纳入环境教育立法》,《绿叶》2005年第10期;
《论环境行政许可听证会利害关系人代表的选择机制》,《法商研究》2005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宪法学行政法学》2005年第12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12月20日第二版转摘;
《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听证制度的实践与完善——以大连西部通道环评审查听证案为例》,《法学杂志》2005年第5期;
《环境行政许可听证专家主持人制度初探——兼议<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暂行办法>第八条的完善》,《法学评论》2005年第5期;
《环境行政许可听证庭座席布局的法理探究》,《法律适用》2005年第8期;
《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公众听证会的法律性质研究》,《河北法学》2005年第8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5期转摘;
《环境行政许可听证书面证言规则的构建》,《中州学刊》2005年第4期;
《全国首例环境行政许可听证案若干程序问题评析》,《法学》2005年第7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5年第9期全文转载;
《环评文件公布制度应该立法》,《法制日报》2005年7月6日第6版;
《应增设“指定环评”制度》,《法制日报》2005年7月4日第6版;
《绿色奥运与人文奥运理念下的中餐饮食文化与大气环境保护——《北京市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中限制“底商条款”评析》,《科技与法律》200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生态环境与保护》2005年第11期全文转载(合著,第一作者);
《<环境保护法>修改中的法律目的条款探究》,《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3-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6期转摘;
《试论科学发展观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拓展——兼论“权利公平”应成为环境法法律目的之要素》,载浙江学刊》2005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5年第6期全文转载;
《滥伐林木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的现状及其缺陷分析》,《现代法学》2004年第5期(合著,以笔名“厚文”发表,第二作者);
《环境法的修改与历史转型》,《中国地质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法学文摘卡》2004年第4期转摘(合著,第二作者);
《环境资源法之法律目的研究》,《环境资源法论丛》2004年第一期(总第4卷);
《试论环境资源法之法律目的产生的伦理思想基础》,《学术交流》2004年第3期。

社会法专题:
《境外社会工作立法模式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10期(合著,第一作者),人大书报复印资料《社会工作》2009年第4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第1期转摘;
译文《英国公共住房政策和立法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The Development of Housing Legislation in the UK: Are There Lessons for China From A Case Study of Liverpool?), (英国)Ian Cook原著,《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2期首次发表;
《社会法范畴应反映我国当前的立法实践》,《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8月31日第3版;
《法学体系中存在中义的社会法吗?》,载《法律科学》200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5年第6期全文转载;
《祖国大陆学者关于“社会法”语词之使用考》,载《现代法学》2004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4年第10期全文转载;
《社会法中的“社会”》,载《法学》2004年第5期;
《“社会法”意义辨析》,载《法商研究》200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4年第5期全文转载;
《“社会法”概念考析——兼议我国学术界关于社会法语词之使用》,载《法律适用》2004年第3期;
《关于“社会法”概念探讨之探讨》,载《浙江学刊》2004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4年第2期全文转载;
《论公益捐赠行为的法律性质》,载《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合著,第二作者);
《公益捐赠行为的法理剖析》,载《浙江学刊》2001年第1期(合著,第二作者);
《乡镇政府派出“办事处”现象的法律思考——以浙江省余姚镇为研究模型》,载《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1年第3期全文转载;
《论捐助行为的法律性质》,载《云南法学》2000年第1期。

经济法专题:
《非普遍性增值税优惠措施应纳入反垄断法调整范围——以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为背景》,《法学》2007年第7期;
《试论“法律目的”是法律部门划分的第三项考察指标——经济法独立法部门之正名》,载《首都法学论坛》第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版;
《“暴利”的经济学分析和法律认定》,载《价格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3年第7期全文转载(合著,第一作者);
《试论教育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特征》,载《当代法学》2003年第4期(合著,第一作者);
《股份合作办学中企业“出资”行为的法律性质研究》,载《经济与法》2003年第1期(合著,第一作者);
《独家销售协议的反垄断法理分析——以“海尔—苏宁”冰箱定制销售协议为研究模型》,载《当代法学》200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2年第10期全文转载;
《论经济法之法律目的》,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中国股份合作企业立法若干基本问题研究》,载《浙江社会科学》1998年第6期(合著,第三作者)。

其他专题:
《“辩诉交易”的国际立法现状与我国刑诉程序中相关制度的完善》,载《河北法学》2003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3年第3期转摘(合著,第一作者);
《中国四法域代理概念之比较研究》,载《河北法学》2002年第5期(合著,第一作者);
《论部门法之法律目的》,载《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著作:
《Environmental Law》(英文,独著专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化学品事故防灾和备灾灵活框架指南》(翻译),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11年(ISBN:978-92-807-3240-8);
《环境侵权法疑难问题研究》(合著,第二作者),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生态损害的社会化填补法理研究》(独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实例与解析》(合著,副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观点——法学2005》(合著,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观点——法学2004》(合著,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消费者保护法》(参编,第二作者),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环境法学研究》(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十一五”普通高等院校规划教材,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人文资源法律保护论》(参编,第三作者),学苑出版社2007年版;
《澳门国际商法研究》(参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环境法》(第二版,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跨国公司国际投资法》(参编),澳门大学法学院2003年版;
《国际投资法导读》(参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本站收录作品

中国民法学研究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本网站由王利明教授创办并提供全部运作资金 Copyright◎200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10855号  
E-mail: ccclarticle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