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权学者对社会现实的观察、思考、质疑塑造了中国民商法律网的灵魂。 |
薛军
薛军,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主要兼职:北京大学法学院民法研究中心、竞争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意大利Trento大学法学院"中国法"课程特聘教授。
湖南大学法学院罗马法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学习经历】
1992-1996年在中南政法学院法律系学习,获法学学士学位。
1996-1997年在江苏省南通市中级法院工作。
1997-2000年在中南政法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导师徐国栋教授,研究方向为罗马法。
2000年7月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同时留校工作于民商法典研究所。
2000年10月赴意大利比萨大学罗马法研究所学习研究罗马公法。主攻罗马刑事诉诉法,师从Carlo Venturini教授。
2001年10月考入意大利罗马大学,Universita' degli Studi di Roma (Tor Vergata)攻读法学博士学位。主攻罗马法、比较私法方向,师从Sandro Schipani教授。
2005年7月,在罗马博士论文答辩通过后,回国转到北京大学法学院任教至今。
【其他主要兼职】
北京大学法学院民法研究中心、竞争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意大利Trento大学法学院"中国法"课程特聘教授。
湖南大学法学院罗马法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专著】
《批判民法学的理论建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译著】
《埃塞俄比亚民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学说汇纂》(第48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意大利法概要》,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罗马政制史》(第1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李维史论》,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版。
【参与编纂】
《绿色民法典·债法总则》,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参与撰写】
《合同法学》(陈小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论文】
《实证研究与民法方法论的发展》,载《法学研究》2012年第1期。
《非典型人格利益的民法保护模式研究》,载《暨南学报》2012年第3期。
《论第三人欺诈与第三人胁迫》,载《法学研究》2011年第1期。
《侵权责任法对监护人制度的发展》,载《苏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法人人格权的展开》,载《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哲学王的双重隐喻》,载《读书》2010年第12期。
《民法-宪法关系的演变与民法的转型》,载《中国法学》2010年第1期。
《论第64条的定性与解释》,载《法商研究》2010年第2期。
《走出监护人"补充责任"的误区》,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高度危险责任"的法律适用探析》,载《政治与法律》2010年第5期。
《权利的道德基础与现代权利理论的危机》,载《法学研究》2009年第4期。
《意大利的判例制度》,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私法立宪主义论》,载《法学研究》2008年第4期。
《揭开"一般人格权"的面纱》,载《比较法研究》2008年第5期。
《两种市场观念与两种民法模式》,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年第5期。
《"不真正利他合同"研究》,载《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5期。
《法律行为"合法性"谜局之破解》,载《法商研究》2008年第2期。
《意思自治与法律行为涉他效力的模式选择》,载《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部分履行的法律行为研究》,载《中国法学》2007年第2期。
《民法的两种伦理正当性的模式》,载《比较法研究》2007年第3期。
《"物权法"关于共同共有的规定在适用中的若干问题》,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利他合同的基本理论问题》,《法学研究》2006年第4期。
《人的保护:中国民法典编撰的价值基础》,《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法律行为理论:影响民法典立法模式的重要因素》,《法商研究》2006年第3期。
《论"提供担保"义务的履行规则》,《法学》2006年第4期。
《地役权与居住权问题》,载于《中外法学》2006年第1期。
《法律行为理论在欧洲私法史上的产生及术语表达问题研究》,《环球法律评论》,2007年第1期。
《"无财产即无人格"质疑》,《法学》2005年第2期。
《人格权的两种基本理论模式与中国的人格权立法》,《法商研究》2004年第4期。
《法人人格权的基本理论问题》,载于《法律科学》2004年的1期。
《略论德国民法潘德克吞体系的形成》,载于《中外法学》2003年第1期。
《蒂堡对萨维尼的论战及其历史遗产》,载于《清华法学》(第三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版。
《物的概念的反思与中国民法典编纂》,载于《法学》2002年第4期。
《论未来中国民法典债法编的结构设计》,载于《法商研究》2001年第2期。
《良法何在?》,载于《比较法研究》2001年第4期。
《理想与现实的距离》,载于《民法典起草思路论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胡适的态度》,载于《读书》2000年第10期。
《民法典编纂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载于《清华法律评论》(第2辑)。
【译文】
《思考一部新民法典》,载于《中外法学》2004年第6期。
《关于欧洲民法典编纂的短论》,载于《中外法学》2004年第6期。
《意大利私法体系之概观》,载于《中外法学》2004年第6期。
《关于中国民法典编纂问题的提问与回答》,载于《中外法学》2004年第6期。
《第三个千年之中的民法典编纂》,载于《中外法学》2004年第6期。
《关于智利民法典重新编纂的一些思考》,载于《中外法学》2004年第6期。
《回到法典编纂》,载于《中外法学》2004年第6期。
《法学家:法的创立者》,载于《比较法研究》2004年第3期。
《个人主义与罗马私法》,载于《罗马法与现代民法》(第4卷),2004年。
《解法典的时代》,载于《罗马法与现代民法》(第4卷),2004年。
《传承与革新之间的巴西新民法典》,载于《罗马法与现代民法》(第5卷),2005年。
· 《电子商务法》平台责任的内涵及其适用模式
· 民法典网络侵权条款研究:以法解释论框架的重构为中心
· 合同涉他效力的逻辑基础和模式选择——兼评《民法典合同编(草案)》(二审稿)相关规定
· 浅谈婚前财产婚后增值部分的归属
· 民法总则:背景、问题与展望
· 论可撤销法律行为撤销权行使的方法——以中国民法典编纂为背景的分析
· 民法典编纂如何对待司法解释
· 法典编纂:被宣告死亡者死亡日期如何确定?
· 中国民法典编纂的组织体制问题:结合意大利经验的讨论
· 论意思表示错误的撤销权存续期间——以中国民法典编纂为背景的分析
· 论被宣告死亡者死亡日期的确定——以中国民法典编纂为背景的论述
· 中国民法典编纂:观念、愿景与思路
· 民法典编纂与法官“造法”:罗马法的经验与启示
· 论意思表示错误的撤销权存续期间——以中国民法典编撰为背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