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权学者对社会现实的观察、思考、质疑塑造了中国民商法律网的灵魂。

杨彪

杨彪,男,1980年生,广东吴川人,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广东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2014年),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双千计划”入选者(2014年),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入选者(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山大学公共政策与法律制度设计研究中心研究员。

个人简历

社会兼职: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编委会成员、责任编辑;《立法评论》编委会成员、责任编辑;《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华侨大学学报(哲社版)》匿名审稿人;东亚侵权法学会(AETL)理事、广东省法学会民商法学研究会理事、广东省法学会医药食品法研究会理事、广东省法学会金融法学研究会理事;广州市“六五”普法讲师团成员、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司法专家、广州市重大行政决策论证专家、广东省卫计委卫生法学专家组成员等。

主要经历:
2016.12,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2016.06获博士生导师资格)
2011.12-2016.12,中山大学法学院副教授(2013.12获硕士生导师资格)
2008.11-2011.12,中山大学法学院讲师
2015.03-2016.02,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法院院长助理(中央政法委、教育部“双千计划”挂职锻炼)
2005.07-2008.10,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助理审判员

学术成就

学术著作
1.独著:《可得利益的民法治理:一种侵权法的理论诠释》,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2.独著:《动物损害与物件损害》,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
3.合著:《侵权责任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4.参著:《〈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案例解析》,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
5.参著:《适用物权法重大疑难问题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
6.参编:《涉港澳商事审判热点问题探析》,法律出版社,2006年
7.参编:《涉港澳商事案例精选精析》,法律出版社,2006年

学术论文
(一)一类重要期刊:
1.“司法认知偏差与量化裁判中的锚定效应”,《中国法学》2017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18年第2期转载
2.“信息治理与社会歧视——中国隐私立法的策略与实践”,《社会学研究》2015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16年第3期全文转载
3.“代孕协议的可执行性问题:市场、道德与法律”,《政法论坛》2015年第4期
(二)中国法学核心科研评价来源期刊(CLSCI)、CSSCI
1.“禀赋效应、诉讼要价与精神损害赔偿——基于地方司法统计数据的认知心理学分析”,《法学家》2018年第3期
2.“侵权禁令与执法替代:风险社会公共治理的新思路”,《法制与社会发展》2017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17年第10期全文转载
3.“广告法律规制的市场效应及其策略检讨——来自中国医药行业的经验证据”,《法学家》2016年第4期
4.“不可让与性与人格权的政治经济学:一个新的解释框架”,《法律科学》2015年第1期
5.“医疗专业性如何可能——医师责任与医院责任的比较分析”,《清华法学》2012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12年第11期全文转载
6.“公共政策、医疗行为与责任配置——关于医疗损害责任制度绩效的观察和评论”,《现代法学》2011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12年第2期全文转载
7.“论侵权责任法对产品损害预防体系的改造——基于产品非损害赔偿请求权的确立”,《法商研究》2011年第3期
8.“非损害赔偿侵权责任方式的法理与实践”,《法制与社会发展》2011年第3期
9.“受益型侵权行为研究——兼论损害赔偿法的晚近发展”,《法商研究》2009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10年第1期全文转载
10.“侵权法中的可救济性损害理论”,《政治与法律》2007年第6期(第二作者)
11.“侵权行为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研究”,《环球法律评论》2007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7年第11期全文转载
12.“律师专家责任认定的若干问题”,《法学》2006年第4期
(三)CSSCI
1.“意向书的法律约束力”,《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第一作者)
2.“名誉权私法救济观念的批判与重构”,《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
3.“《侵权责任法》中物件致害责任的体系解释与结构分析”,《法学杂志》2010年第3期
4.“论恢复原状独立性之否定——兼及我国民事责任体系之重构”,《法学论坛》2009年第5期
5.“可得利益损害赔偿的变迁与展望”,《北方法学》2009年第6期
6.“中国司法改革之挑战、意蕴及反思”,《法律适用》2006年第8期
7.“破产管理人民事责任制度研究”,《民商法论丛》第35卷,法律出版社,2005年
8.“中国劳动法与劳动者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劳动法)》2004年第5期全文转载
(四)其他刊物
1.“变革语境下普法活动的立法路线图:以资源分配为视角”,《立法评论》2016年创刊号(第一作者),法律出版社,2016年
2.“身份关系的现代性回归”,《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3.“损害赔偿的税法考量”,《月旦民商法杂志》(台湾)2010年第3期
4.“可得利益损害赔偿与民事证据规则的新发展”,《中山大学法律评论》第7卷,法律出版社,2009年
5.“论反射性财产损害赔偿”,《法学之道》,法律出版社,2009年
6.“和谐司法的人文解读”,《政法学刊》2009年第4期
7.“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及其救济方式”,《判例与研究》2006年第2期
8.“MBO的信托解决方式及其法律问题”,《政法学刊》2005年第6期(第一作者)

本站收录作品

中国民法学研究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本网站由王利明教授创办并提供全部运作资金 Copyright◎200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10855号  
E-mail: ccclarticle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