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民商法律网>授权学者>尤陈俊
授权学者对社会现实的观察、思考、质疑塑造了中国民商法律网的灵魂。

尤陈俊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个人简历

教育背景:
2006.9-2010.7,北京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
2008.7-2009.7,《北大法律评论》编辑部,主编;
2006.9-2009.7,《北大法律评论》编辑部,编辑;
2005.4-2005.6,台湾政治大学法学院,研修人员;
2003.9-2006.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
1998.9-2002.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

社会兼职:
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
《法律和社会科学》编委;
“二十世纪中华法学文丛”编委;
《中国乡村研究/Rural China》(中英文双语学术刊物)执行编辑;
《中国图书评论》特约书评人;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与社会高等研究所研究员;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法社会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杭州师范大学法治中国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文化研究院兼职副研究员

研究领域:
法律社会学、中国法律史、法学学术史等

荣誉与奖励:
中国人民大学2010-2011年度、2011-2012年度、2012-2013年度优秀班主任;
北京大学第七届学生五·四奖章获得者(2010年5月,北京大学学生最高荣誉);
北京大学学术创新奖(2009年12月);
北京大学社会工作先进个人(2009年12月)
北京大学第十一届研究生“学术十杰”(2009年5月);
“第一届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优秀青年成果奖”,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中国法律史学会、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曾宪义法学教育与法律文化基金会联合颁发(2008年12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十大科研新星”(2006年5月)

学术成就

论文:
“作为法制实施之基础的国家认证能力——来自秦汉时期的一个例证”,载《中国图书评论》2013年第11期;
“内涵、根基与心态:法学历史主义三问”,载《历史法学》(第6卷·法学历史主义),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案多人少’的应对之道:清代、民国与当代的比较研究”,载《法商研究》2013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书刊复印资料《法理学 法史学》2013年第9期全文转载;
“中国法治事业中的空间因素与性别因素——从《秋菊打官司》的角色隐喻切入”,载《学习与探索》2013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3年第3期论点摘要;
“尸体危险的法外生成——以当代中国的藉尸抗争事例为中心的分析”,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阴影下的正当性——清末民初的律师职业与律师制度”,载《法学》2012年第12期;
“‘厌讼’幻象之下的‘健讼’实相?重思明清中国的诉讼与社会”,载《中外法学》2012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书刊复印资料《法理学 法史学》2012年第11期全文转载;
“明清中国房地买卖俗例中的习惯权利——以‘叹契’为中心的考察”,载《法学家》2012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书刊复印资料《法理学 法史学》2013年第2期全文转载;
“清代简约型司法体制下的‘健讼’问题研究——从财政制约的角度切入”,载《法商研究》2012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书刊复印资料《法理学 法史学》2012年第6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年第3期论点摘要,《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8期摘要转载;
“历史语境中的‘海瑞定理I’:延伸性讨论”,载《法律和社会科学》(第5卷),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新法律史’如何可能——美国的中国法律史研究新动向及其启示”,载《开放时代》2008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第1期摘要转载,中国人民大学书刊复印资料《法学文摘》2009年第2期摘登;
“当代中国基层政治研究的若干新趋势”,载《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书刊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09年第3期全文转载;
“作为立法者的政治儒学?”,载《法律书评》(第7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后被以下文集收录:陈明主编:《原道》(第16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任重主编:《儒生》(第1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任重主编:《政治儒学评论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活法’与司法——20世纪台湾地区的民事习惯调查”,载中国法律史学会编:《法史学刊》(第2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清代地方司法的行政背景”,载《原法》(第3卷),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年版;
“法制变革年代的诉讼话语与知识变迁:从民国时期的诉讼指导用书切入”,载《政法论坛》2008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第10期摘要转载;
“中国法律史研究在台湾:一个学术史的述评”(第一作者),载《中西法律传统》(第6卷)“台湾学者的中国法律史研究”专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第6期摘要转载;
“知识转型背景下的中国法律史:从中国法学院的立场出发”,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8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年第3期摘要转载;
“标语变迁折射政府理念嬗变”,载《决策》2007年第10期;
“明清日用类书中的律学知识及其变迁”,载曾宪义主编:《法律文化研究》(第3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版;
“困境及其超越:当代中国法学研究中的法律人类学”,载郑永流主编:《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第11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六合彩’引发的浙南农村社会变迁”,载《三农中国》2007年第2期,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明清法律知识的另类空间:透过日用类书的展示”,载中国法律史学会编:《法史学刊》(第1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商鞅之策的法理学意涵:一场误读?”,载《中外法学》2007年第3期;
“明清日用类书中的法律知识变迁”,载《法律和社会科学》(第2卷),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明清日常生活中的讼学传播:以讼师秘本与日用类书为中心的考察”,载《法学》2007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7年第3期摘要转载,中国人民大学书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7年第8期全文转载,《中国法律年鉴》(2008)摘要收录,后被以下文集收录:许章润编:《普法运动》,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王申主编:《法学的历史(第6卷):法制史卷,1981年-2011年》,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民事法制中的‘旧惯’与日据台湾时期的治理术变迁(1895-1945)”,载《北大法律评论》(第7卷第2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重新解读与韦伯旧论的颠覆:《韦伯论中国传统法律:韦伯比较社会学的批判》评介”,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2期;
“清末民初画报中的衙蠹与劣幕”,载《中西法律传统》(第5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嵌入法制现代化进程的乡镇司法所”,载罗玉中主编:《法学纪元》(第2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大陆外的中国农村想象”,载《三农中国》2005年第2期(总第6期),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不变’的中国基层司法风格及其社会经济背景”,载《河南省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中国乡村法制图景:破败抑或正常”,载《三农中国》2005年第1期(总第5期),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传统中国诉讼意识成因解读”,载《中西法律传统》(第4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法治的困惑:从两个社会文本开始的解读”,载《法学》2002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书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2年第9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2年第4期摘要转载。

国外刊物:
“How a ‘New Legal History’ Might Be Possible: Recent Trends in Chinese Legal History Stud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Modern China,Vol.39,Issue 2(March, 2013),pp.165–202.(SSCI来源期刊)
“从诉讼指导用书看近代中国的诉讼文化之变”,载《中国史研究》第57辑,韩国中国史学会2008年12月出版,第87-106页(《中国史研究》系韩国国家级刊物)。

译文:
“国家、主权与人民:中印两国的‘法治’比较”(Jonathan K. Ocko和David Cilmartin原撰),载《洪范评论》(第14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版,第131-196页。

报纸文章:
“近代律师职业和现代性问题”,载《团结报》2013年11月21日第7版;
“邻壁之光与汉家故物”,载《法制日报》2009年7月15日第11版;
“认识民国法学大家梅汝璈”(第二作者),载《法制日报》2009年5月13日第11版;
“时代‘热词’折射发展观演进(专家访谈)”,载《人民日报》2008年10月20日第10版;
“标语反映政府管理理念”,载《人民日报》2007年8月9日第10版;
“程序正义被违反之后……”,载《法制日报》1999年8月2日第6版。

专著:
《法律知识的文字传播:明清日用类书与社会日常生活》,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4月第一版。

编著:
《司法、政治与社会:中国大陆的经验研究》,台北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12年版,与林端、侯猛合编;
《百年回眸:法律史研究在中国(当代台港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本卷主编,该丛书获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从诉讼档案出发:中国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与黄宗智合编;
《为什么要重建中国法系——居正法政文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与范忠信、龚先砦合编;
《中西法律传统》(第7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特邀副主编;
《北大法律评论》(第10卷第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主编;
《北大法律评论》(第10卷第2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主编;
《中西法律传统》(第6卷)“台湾学者的中国法律史研究”专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特邀副主编;
《中国法制史》,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副主编;
《清代州县衙门审判制度》(那思陆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与范忠信合勘;
《中国文化与中国法系——陈顾远法律史论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与范忠信、翟文喆合编;

本站收录作品

中国民法学研究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本网站由王利明教授创办并提供全部运作资金 Copyright◎200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10855号  
E-mail: ccclarticle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