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2025年5月24日,第十九届“法官与学者对话”交流会在青岛大学会议中心圆满落下帷幕。本次交流会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人民法院出版社、《判解研究》编辑部主办,山东省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青岛大学法学院承办,《数字法治》编辑部、中国人民大学青岛校友会协办。来自最高人民法院和全国20余家法院以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25家法学院校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民法典配套司法解释、涉外商事审判以及涉数字经济司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法官与学者对话”活动依托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办、王利明教授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的《判解研究》丛书举办,自2004年起已成功举办十九届,成为法律界理论与实务深度交流、互融互促的重要品牌。创办于2000年的《判解研究》历经20余载,已出版108辑,并连续十年入选 CSSCI 来源集刊。
【开幕式】
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朱虎主持,朱虎教授表示,“法官与学者对话”交流会增进了法官与学者间的学术及实务交流,已经成为沟通民商法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重要研讨品牌,得到了众多与会代表的一致赞誉和法学界的广泛认同。
青岛大学党委副书记肖江南致欢迎辞,期待各位法官与学者以此次交流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交流,增进共识,携手并进,共同描绘法治中国的美好蓝图。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教授杜焕芳在致辞中指出,法官与学者之间交流对话对于发现真问题,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科生人才培养机制有着重要推动作用。今年交流会的会议主题设置具有导向性,面向中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希望在会场上有更多思维碰撞,探索理论与真知。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姚辉在致辞中表示,法学理论与实务的结合不可或缺,感谢历届法官与学者对话交流会中各位法官与学者的参与,感谢青岛大学法学院与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承办此次交流会,感谢人民法院出版社的支持,预祝交流会圆满成功、结出硕果。
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正智发表致辞,表示将以本届交流会的举办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成果转化,深化法校合作,积极拓宽与法学院校联动共建的深度和广度。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吕涛发表致辞,期待本次交流会可以为法官的工作提供理论支撑,通过对话交流,激发思想火花,凝聚奋进力量,推动民法典的贯彻实施,推动法学理论研究深入发展。
人民法院出版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余茂玉发表致辞,表示人民法院出版社立足出版职能推动法学理论和实务界双向奔赴、携手共进,共同为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主旨演讲】
主旨演讲第一单元。烟台大学法学院郭明瑞教授围绕“家庭成员财产关系变动的内外部效力”,分析了相关司法解释的解释适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杨立新教授以“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二的私法灵魂”为题,详细解析了婚姻家庭法参与民法体系的历程以及其重要的立法价值。清华大学法学院崔建远教授以“再论违约赔偿的范围及计算——以违约责任与缔约过失责任的比较为视角”为题,系统阐述了违约损害赔偿中的关键问题。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潘勇锋则聚焦新公司法修订后的实务争议,重点分析了债权出资等法律适用问题。
主旨演讲第二单元。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原一级巡视员陈现杰就合同订立与事实上契约“事实物业服务关系”展开精彩辨析。黑龙江大学王歌雅教授对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解释(二)第七条进行了细致解读。清华大学长聘副教授龙俊提出夫妻共同财产的三重归属理论。清华大学长聘副教授汪洋分享了夫妻共有股权的三重维度及其处分与分割。
【民法典配套司法解释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在“民法典配套司法解释”议题环节,与会专家立足于民法典配套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对普通诉讼时效多次中断、债权人撤销权的程序法实现、债务加入人追偿权、悖俗的概念澄清与类型化等理论问题以及婚约彩礼纠纷、生态环境潜在损害、有偿请托纠纷、民刑交叉案件、农户的法律主体定位、社会性冻卵权利化、商业银行的审查义务等现实问题进行了全面且细致的分析,并从法律层面提出了解决方案。
【涉外商事审判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在“涉外商事审判”议题环节,与会专家围绕国际商事法庭建设、域外法查明与适用、涉外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国际气候治理等重点问题深入研讨。其中,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杜焕芳教授就“涉外法治观照下的国际商事法庭建设”进行报告,建议未来应推动国际商事法庭立法,优化管辖规则,加强与国际仲裁、调解机制的协同,并依托“一带一路”建设提升全球治理参与度。青岛国际商事法庭庭长王晓琼则以青岛国际商事法庭为例,分享了涉外审判的“青岛经验”。
【涉数字经济司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在“涉数字经济司法”议题环节,与会专家和法官聚焦AI侵权、算法治理、数据财产保护、平台法律责任、个人信息交易等热点问题,为数字时代的法治建设建言献策。其中,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石佳友教授围绕AI侵犯人格权案件的裁判思路,探讨了责任承担、AI合成声音产品、AI换脸应用、侵犯肖像权和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的竞合等问题。北京互联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仪军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司法面临的挑战和应对。
【闭幕式】
闭幕式由人民法院出版社副总编辑、《数字法治》副主编、袁登明教授主持。青岛大学法学院院长蔡颖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姚辉教授依次作会议总结。蔡颖雯教授表达了对所有参会人员及工作者的感谢,并寄予法官与学者交流会美好期望。姚辉教授以“前沿性、实践性、规范性”三个关键词对本次交流会的话题、论点和方法进行了高度评价,并强调本次交流会对民法典贯彻落实的重要意义。最后,下届承办方代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张安毅教授发言,并进行了会旗交接仪式。
本次交流会为理论与实践架起了桥梁,为民法典时代的疑难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为中国法治现代化注入了新动能。未来,这种良性互动将持续深化,推动法治建设迈向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