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01 课程背景
电子证据乃新一代的证据之王,人工智能乃新时代的智慧引擎。两者的结合,已经孵化出“以电子证据切入的智能化办案”新样态。这是大挑战,更是大机遇!法律共同体应当研习基于大数据智能办案之法,推开基于海量数据等法律资源之门,携手向未来!
中共中央《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要求加强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知识新技能学习培训,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强调为推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理论支撑。基于此,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举办“电子证据与信息化办案高级研修班”前三期的基础上,拟举办第四期研修班并更名为“电子证据与智能化办案高级研修班”(2025年度),以助推智能化办案跃升和新法学建设提速。
02 课程安排
第四期“电子证据与智能化办案高级研修班”的主题将聚焦于“案件大数据的实用与智能化办案的实战”。这是以当代办案演变为关照,强调法律与技术相结合的交叉型、实战型前沿培训。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不限于:
1、人工智能(包括大模型)的基本概念及司法应用
2、新型电子证据的基本理论、制度与技术
3、分词、词向量、智能证据及其检验实战
4、电子证据新样态的审查理念、机制与实操
5、电子数据、声像资料鉴定、审查的智能化转型
6、电子证据有效审查的阅卷技巧、技战法与软件工具
7、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平台在电子证据办案中的运用
8、大数据思维、人工智能技术与案件事实重建
9、电子证据智能可视化分析与大数据办案
10、电子证据收集、审查的程序法框架及关键
11、电子证据的还原式、智能化等系列审查实践
12、电子数据司法鉴定技术标准的拟定与解读
13、电子数据司法鉴定意见书的审查技艺
14、电子证据举证、质证、认证的成功名案
15、《公安机关资金分析鉴定工作程序规定(试行)》及相关技术标准解读与实践
16、人工智能系统攻防实例与抵御方法
17、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案件、网络传销案件、贪污贿赂案件、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杀人抢劫案件、职务犯罪案件等的数据办案类型化
(以上内容可能会进行合并等必要调整)
03 教学办法
本次培训主要由“中国人民大学电子证据研究团队”授课,同时还将邀请团队中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其他专家学者共同授课。主办方将围绕报名人员的不同来源和类别,有针对性地对师资、课程等进行调整;开班后,将确保培训课程质量和服务的高水准。
Dr. K. P. Chow(邹锦沛),香港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副教授,曾任信息保安及密码学研究中心主任,现任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IFIP)数码法证WG11.9主席,信息保安及法证公会(ISFS)主席,香港工程师协会IT分支成员,香港鉴证科学学会的理事会委员,国际计算机法证研讨会(SADFE)委员会成员。计算机取证工具“数鉴”(Digital Evidence Search Kit,简称DESK)的首席设计师。研究领域包括计算机取证、密码学、计算机安全、网络监控与隐私。多次在国内、国际会议及期刊上发表计算机取证、数据安全和密码学领域的研究论文,多次参与网络诈骗、侵犯知识产权、虚拟货币等案件的数据调查和取证工作。2003年获香港大学工程学院知识交流奖。
刘品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检察官学院兼职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兼职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物证技术鉴定中心司法鉴定人以及北京星来律师事务所律师等。著有《电子证据法》等六部曲。
高显嵩,北京网络行业协会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与处置中心主任,北京云证国际数据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司法鉴定中心主任,声像资料类(含电子数据)司法鉴定人,公安部信息安全员培训专家组成员,教育部NIT-Pro(专业级)考试命题组成员,发改委一带一路研究院信息工程工委会秘书长,北京成人教育学会技术中心主任。自2008年开始从事电子数据司法鉴定工作,同时参与案件专家辅助人出庭质证工作,2003年开始从事信息安全领域研究及教学,编写教育部NIT-Pro考试项目《网络安全教材》等书籍,北京市首都市民学习之星。擅长信息安全、安全事件响应、黑客攻防渗透、网络及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培训课程(涉及CISSP,CISP,CIW,Security+,CTF,CEH等)等领域。
徐君,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互联网搜索与推荐,在重要国际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超过100篇,多项技术应用于微软、华为、快手的产品。获SIGIR 2019时间检验论文提名奖、SIGIR 2024最佳论文提名奖、SIGIR-AP 2023和2024最佳论文奖。主持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汪云海,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大数据可视分析,近五年在ACM SIGMOD、ACM SIGCHI、IEEE VIS、IEEE TVCG等相关会议与期刊发论文70余篇,获得IEEE VIS、ACM SIGCHI多个领域顶级会议最佳论文提名奖等奖项。曾获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主持自然基金委联合重点、国际(地区)合作、重大专项培育、山东省杰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课题等项目,担任IEEE TVCG、CGF、IEEE CG&A等期刊编委。
梁彬,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软件安全分析及人工智能安全方面的研究教学。在研究工作中,设计实现了多个高效的安全分析检测方法,在主流软件系统和AI系统中发现了数百个漏洞缺陷,带领团队在S&P、CCS、ICSE、FSE、WWW、IJCAI、TSE、TDSC、TIFS等顶级学术会议/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研究成果获得过中国计算机学会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高精度智能化的软件分析与测试方法),并入选 “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奖励计划”。
赵宪伟,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信息中心检察科研处处长,国家检察官学院兼职教官,在电子数据调查、大数据分析以及刑事案件电子数据审查等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参与研究起草电子物证领域一系列技术标准规范。代表最高人民检察院参与研究的《电子数据取证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高峰,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务保障部副主任,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司法鉴定中心负责人。上海检察业务专家、上海检察风云人物、全国首批检察技术专业人才库成员、国家检察官学院检察教官,全国刑事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子物证检验分技术委员会委员。
郭弘,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研究员,声像和电子数据鉴定研究室主任。兼任全国刑事技术标准化委员会信息技术分委会委员、智能语音技术标准化工作组委员、电子物证检验分委会专家组成员、全国市场监管行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最高人民检察院技术调查官、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主任评审员、国家认监委高级评审员、全国司法鉴定专家库专家,最高人民检察院技术调查官、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主任评审员、全国司法鉴定专家库专家,全国律师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特邀委员。荣获上海工匠、上海优秀司法鉴定人等荣誉称号。主持国家十三五、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课题以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主持或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及技术规范研制50余项。
朱桐辉,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北京云证国际数据安全司法鉴定中心学术部主任。京师、中银、泽亨律师事务所电子证据法顾问,靖霖网络犯罪研究办公室顾问,中国政法大学刑事辩护研究中心研究员,天津市法学会诉讼法学分会副会长。
王燃,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纪检监察学院副教授。曾获第十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天津市优秀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等荣誉称号。在《法学家》等CSSCI及SSCI国内外刊物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最高人民检察院理论研究项目、中国法学会项目等多项课题。个人专著《大数据侦查》是国内第一本大数据侦查专著,获得第一届“中国网络法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多篇内参获得最高法、最高检主要领导同志批示肯定。此外,参与侵犯著作权罪、侵犯商业秘密罪、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诈骗罪等网络犯罪的办理,并取得撤回起诉、减刑等有力辩护效果,办理的一起趋利性执法司法案件得到最高检监督纠正。
李斌,北京市律协刑法委员会副主任,北京海润天睿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刑法学博士、刑诉法博士后。曾在北京市两级检察机关担任检察官,获优秀公诉人、十佳调研能手等称号,有多年法律科技从业经验,曾在无讼、国双、平安等负责法律科技产品研发。著有《精细化量刑辩护指南》《公诉标准研究》等十余部专著。
邓昌智,中国科学院软件所计算机博士、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经济犯罪资金查控分析技术和资金电子证据研究,承担多项国家级重点课题和部省市信息化建设项目,参与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一些重大经济金融案件的资金大数据分析研判;出版《违法资金分析与查控技术实务指南》专著一本。
张佩军,北京国盾信息中心司法鉴定所,技术负责人,高级司法鉴定人职称。长期从事电子数据司法鉴定一线业务,在手机电子数据恢复、电子数据真实性检验鉴定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为提升实战效果,本次培训特别邀请北京星来律师事务所进行协办,组织“人工智能赋能司法办案”“人工智能安全攻防与司法办案”“金析为证实战示例”三场学术沙龙以及“电子证据重塑办案”一场刑辩晚会;特别邀请多家公司提供技术支持,提供免费的电子证据审查运用软件并组织精干的实训。受邀专家将分别莅临培训办、学术沙龙、刑辩晚会!
04 学习期限
1. 授课时间:2025年7月1日-5日,实际授课五天。
2. 授课方式:线下授课
3. 授课地点:中国人民大学校内(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具体授课地点以报名后通知为准)
05 报名条件
本课程面向公检法司、行政执法、纪检监察、公证鉴定等部门的办案人员以及律师、法学教师、其他法律从业者。
06 报名流程和联系方式
1.报名邮件确认报名成功后可缴费。使用缴费链接缴费享受优惠价格的学员,需致电(010)62510145找万老师在系统里修改。
3. 报名咨询
万老师:(010)62510145,13301307655(同微信)
张老师:(010)62510145,13260160362(微信celia1730)
李老师:(010)62510145,18911821663(同微信)
传 真:(010)62514365
邮 箱:rucfaxuepeixun@ruc.edu.cn
地 址:中关村大街59号明德法学楼611室
07 收费标准
培训费为7980元(包括师资费、资料费、证书费等费用)每人,不含食宿费、交通费。
优惠政策: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校友或同一单位3人以上(含3人)报名,享受九折(7180元)优惠;
同一单位(集团)10人以上(含10人)报名,享受八折(6380元)优惠。
欢迎各单位统一组织报名。
08 收费方式
(一)个人账户缴费:学员通过点击缴费链接,可直接打开“中国人民大学通用收费系统”中该课程班的收费页面,注册并填报个人身份信息和票据信息后,通过系统缴费。
郑重提醒:学员如果遇到招生人员以参加本课程班培训为由,要求学员缴纳任何公示培训费之外的费用,可向学校有关部门举报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10-82507931。
(二)单位账户缴费(个人支付亦可):通过单位银行账户办理银行汇款缴费。
户 名:中国人民大学
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紫竹院支行
账 号:0200 0076 0902 6400 244
特别说明:汇款时“收款人(单位)”一栏均只填“中国人民大学”六字,在“用途/摘要”栏里填上“ 法学院第四期电子证据班XXX(学员姓名)培训费”,汇款后请将银行汇款凭单提交至 法学院有关负责老师处确认。
09 证书
完成规定课程,经考核合格者,颁发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培训结业证书。